李戴华:青春因奋斗而精彩

日期:2025-05-13 来源:罗佳 作者:罗佳 摄影:罗佳 字号:[ ]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既寥廓。作为一名青年员工,他有着忠诚可靠的品格,严谨认真的态度,经他手的工作任务,都能如期高质量完成。他从2021年入职到现在,不论在哪种岗位,总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对待每项工作,锲而不舍的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他,就是平江项目部斜井TBM工区李戴华。

飞速成长的八局小将

 2021年7月,李戴华踏出校园,来到水电八局平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成为质量管理部的一员。开启了他扎根施工一线的生活。

李戴华的第一份工作是项目部洞室工程验评资料的归集与整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但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平蓄项目验评资料为分包队伍编写,但分包队伍众多,资料员更换频繁,加上现场施工工艺复杂等原因,导致验评资料编写不规范、内容不完整、上交不及时。李戴华接手工作之初,为了更快熟悉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将开工以来的洞室资料对照台账一一梳理,分类归档。针对质量办部分原台账复杂混乱,表述不清,不能直观地体现资料情况,他从计量、验收等角度对台账进行精简梳理,将必要的数据在台账上体现出来,使该部位的支护方式、围岩类别,工程量等数据一目了然,方便了其他人查阅,质量内业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

在质量管理部优秀的工作表现很快让项目部的领导注意到了他,没过多久,李戴华被调到技术管理部,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在接触到复杂的图纸以及施工方案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过于简单。

初出茅庐导致他是一问就“不懂、不会、不知道。”不理解、没接触过的事物、问题蜂拥而上,压得初来乍到的他差点敲响退堂鼓。还好有经验十足的同事和师父的悉心开导与帮助,使他很快进入“沉浸式”学习模式。秉持“实践出真知”的信念,他在电脑面前反复推敲、看老前辈在图纸上侃侃而谈,不懂就追着人家去问,即便是烈日当头、汗流浃背、满身泥泞。在工作之余,面对夏日的烈日炎炎,他二话不说戴着安全帽就在施工现场,穿梭、折返,努力了解图纸和现实施工的知识。空闲下来,就埋着头苦学,翻书、查资料……

“图纸是一定要弄懂的!否则啥也白干!”这是他刚到技术部,师父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扎根在了他的心底。他也爱上了浅蓝色的颜色和泛着油墨的味道。 “‘秘籍’在手,什么都有!”,李戴华一直记得师父的话。在项目部看图纸,在皮卡车上看图纸,在基坑旁看图纸……那卷着边的图纸已经成了他不离身的“法宝”。

2024年3月,李戴华再次转战斜井TBM,在施工技术的把控,施工管理分析等方面逐渐游刃有余,遇到的问题也能适当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与看法。克服了物料运输困难、钢构节安装功效低、平斜转换出渣模式下漏渣管堵塞、除渣系统漏渣、洞内作业环境恶劣激光式导向系统在高粉尘施工环境中检测失灵等问题,并先后开展全球首创可变径大倾角斜井TBM掘进施工出渣系统研究、陡倾角斜井可变径TBM钢构节止退系统研究、大坡度斜井TBM施工通风研究、陡倾角斜井TBM施工提升系统研究等多个课题研究,创下了同条件下单日进尺最高记录。

征途漫漫,他从未放慢脚步;困难重重,他从未轻言放弃。

爱记笔记的职场新人

“师兄,引水斜井现在什么进度了……”

“戴华,这个施工方案怎么写……”

“师兄,图纸上这个部位我有点看不明白……”

 无论是喊戴华,或者喊师兄,这一声声的呼唤、一个个的问题,问的他应接不暇,他笑着一个个回答,所需文件一份份找,有时候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也会认真地告诉别人:“这个你等一下啊,我找找相关资料,弄好了我发给你,你可以先去忙。”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感叹,他简直就像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啊!

当然,他懂得多,与他的付出有关。在这三年多里,他从对内业资料的了解,到技术管理部磨炼,又来到斜井TBM崭露头角,负责过通风兼安全洞、泄洪放空洞、泄洪排沙洞、主副厂房、主变洞等施工现场。 一路走来,他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些都是他独有的实践知识,在面对同事们无法解决的疑惑时,可以对答如流。

“还记得他刚来的时候,在工地上就跟在我身边,话也不多,一个本子、一张图纸、一支笔,就认真听我们说,埋着头记,偶尔遇到听不懂的就抬起头,然后在本子上记下并画个重点符号,等空闲的时候又跑来问我……”李戴华的师父满脸欣慰的回忆道。“没想到他已经从那个跟在身边记笔记的新人,变成了现在能让新人站在他旁边记笔记的师兄了。”

这个瘦瘦小小的年轻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还有点腼腆。参加工作短短几年,但责任与担当让他快速成长,逐步独当一面。

心思细腻的精神小伙

“你们项目离你家挺近的,你回家真方便啊。”听到外地同事满是羡慕的口吻,而他却只能无奈的笑着说道。“刚到项目的时候想着离家近,本以为能够多回家看看,但是我们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回家的时间反而更少了。”即使是在春节前夕,他也是一直忙于整理数据、撰写报告、编制方案等,成为了最后一批离场回家的人员,就这样,即使身在湖南、家在湖南,但依旧没能多回家看看。

“马上中秋节了,你回来吗?”“国庆节休假不?”“元旦节还是不回来吗?”每当父母这么问他时,他只是笑着说:“还不一定呢,到时候看嘛。”面对父母的问候与思念,他只能用微笑来掩饰内心的歉疚。

“以前以为在家门口工作能多回家陪陪父母,只是没想到反而更忙了。而且初入职场的我,也让父母放心不下,时时操心,对此我也深感愧疚。”李戴华低着头讲述道,“不过父母还是挺支持我的,经常说,趁年轻就该好好拼搏事业,现在是该以工作为主,要不断提升自己。”听着父母的这些话,他虽点着头,内心却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而这个内向的小伙却从未向父母表达过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与愧疚,他总是用笑容去伪装自己的内心。他总觉得作为一个成年人,在父母面前表达这些细腻的情感会有些别扭,有些不自在。

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坚韧毅力。这个不善言辞、略显内向的小伙子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激情,在忙碌和重复的工作中以进取的姿态不断向前,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肩负着身上的那份责任,扎根一线,拼搏向上。

岁月不负有心人,星光不问赶路人。作为一名青年员工,加入水电八局的大家庭以来,李戴华始终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始终努力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并且不断地学习和积累,青春因奋斗而出彩,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李戴华仍在坚毅前行,去书写更多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