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管理“微细胞” 释放发展大能量————炎陵项目“部位工作小组”管理探索纪实

日期:2025-05-12 来源:炎陵抽蓄项目 作者:肖远青 字号:[ ]

为全面提升项目管理精细化水平,落实“节省一百万”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切实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跨部门协作不畅、管理链条过长、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痛点问题,炎陵项目部开始试行“部位工作小组”管理模式。该机制以生产单元为责任主体,通过组织扁平化、权责具体化和协同高效化,实现管理效能跃升。

破茧,创新机制势在必行

随着项目工程建设全面铺开,传统金字塔式管理的弊端逐渐显现。信息传递链条冗长,协调成本居高不下;责任边界模糊,多环节交接导致问题追溯困难;部门各自为政,“流程断点”“协作壁垒”成为制约工程推进的顽疾。

“现在遇到问题不用层层上报,小组现场就能拍板。”这一变化源于项目管理层针对痛点的深度调研,最终决定以“部位工作小组”为抓手,打通管理“最后一公里”。

组织架构扁平化,打破传统职能部门界限,将技术、施工、质量、安全等专业力量下沉到具体施工部位,组建5个“全功能型”工作小组。每个小组配备“1名组长+专业工程师”的核心团队,实现管理半径从传统的“项目部-部门-班组”三级压缩为“项目部-工作小组”两级,决策响应速度提升。

蝶变,小单元激活大组织

打破壁垒,打造微型“战斗单元”。

定区域,明确各小组施工范围及界面。每个部位工作小组由3-5名核心成员构成。项目部施工生产组织统筹管理机构为工程管理部,工程管理部下设地下厂房工区、下水库工区,施工工区现场根据施工部位特特征、分部及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分为地下施工一组、地下施工二组、下库施工一组,下库施工二组、下库施工三组,施工工区受工程管理部与包保分管领导双重管辖。

定人员,固化小组成员及岗位职责。“我们就像项目的‘毛细血管’,直接触达末梢神经。”负责下库大坝、业主营地、开关站、进出水口工程的下库施工一组小组长王腾形象比喻。组长,由部位负责人担任,拥有现场决策权和资源调配权;技术专员,负责工艺标准落地与问题诊断;协调员,对接上下游环节,确保无缝衔接;质量安全员,实施全过程监督。

六大核心制度体系,构筑高效工程管理新格局。为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效能,确保工程建设安全、质量、进度协同推进,特建立以下六项核心制度体系,形成全过程、多维度、闭环式管理机制。

晨会交底制度。每日召开班前晨会,围绕当日施工任务、技术要点、安全风险及资源配置进行系统交底,确保责任到人、标准清晰、执行有力,实现“一日一目标,一日一落实”;

问题清单闭环管理制度。构建“发现-分配-解决-验收-反馈”全链条问题管理机制,形成动态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时限及验收标准,确保问题整改可追溯、可考核,推动管理效能持续提升;

实行日生产碰头会机制。各施工班组负责人需精准汇报当日进度、资源消耗及关键问题,工程管理部统筹协调人机料配置,动态调整周计划与日任务,确保“以日保周、以周保月”目标落地;

联合巡检制。多部门定期联合开展“穿透式”安全质量巡检,采用“清单化检查+现场督办”模式,重点排查高风险作业环节,建立隐患分级治理台账,实现从被动整改向主动预防转变;

数据共享协同制度。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混凝土浇筑记录、实物工程量台账、网格化巡查数据等关键信息,实现“一数一源、多方共享”,为进度分析、资源调配及风险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超额奖励与末位帮扶制。项目每月将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评比出前三名,并对排名前三名的部位工作小组进行奖励,对连续两月排名末尾的进行启动专项辅导。

“这些机制就像一套组合拳,打掉了推诿扯皮,打出了效率效益。”生产副经理刘顺强说。

绽放,管理升级结硕果

在地下厂房开挖施工现场,部位工作小组成员正围着一张图纸激烈讨论。组长余得水指着图纸上的一个大样图说:“这个问题必须今天解决,否则会影响后续施工,从而影响工期。”技术员黄小龙立即提出解决方案,安全员罗静文则同步评估风险等级。30 分钟后,方案通过,问题闭环。这样高效的工作场景如今已成为常态。

“这不仅是组织形式的改变,最深刻的变化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更是管理理念的升级。”项目经理王玉利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团队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我能解决什么’,而不是‘这该谁负责’。这种主人翁意识的觉醒,让我们的管理效能产生了质的飞跃。”。

效率提升立竿见影,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各小组通过前置问题协调、减少返工浪费,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双重保障。“现在我们不仅是执行者,更是管理者,这种参与感和获得感,大家都觉得是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组员亢磊说。

从“单兵作战”到“军团协作”,从“粗放管理”到“精益运营”,部位工作小组的实践印证了“组织力就是生产力”。3月18日地下厂房第Ⅰ层安全优质完成,爆破面的半孔率达到98%的高水平,总包发来贺信和奖牌;4月13日,炎陵抽水蓄能电站进厂交通洞全线贯通;地下厂房排水廊道4月内控月计划110m,实际 完成222.9m,超202%完成计划。

如今,这套创新管理模式已在项目全面落地生根,为工程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这种管理创新带来的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不仅实现了效率的提升,更孕育出了一种“人人都是经营者”的新型项目文化。当每个员工都自觉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工作,把项目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时,我们收获的远不止是优质工程,更锻造出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军队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