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15号线跨海区间“蛟龙1号”泥水平衡盾构机始发

日期:2025-05-12 来源: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 作者:杨涛 摄影:彭茜 字号:[ ]

5月10日,水电八局承建的深圳地铁15号线铲听区间右线“蛟龙1号”泥水平衡盾构机顺利始发。

铲听区间是深圳五期地铁唯一跨海区间,区间右线长1858.452米,盾构机自听海站端头吊装下井,已完成盾构机组装、调试,与泥水分离站联合调试等准备工作。区间线路出听海站后,长距离下穿前海湾长达1010米,该段水位最深至5.8米,隧道顶距海底最近至14.88米;随后右线长距离侧穿已开通运行妈湾隧道554米、最小水平净距12.8米,沿金港大道前行,到达铲湾南站大里程端头接收。

为确保盾构机顺利始发,项目部坚持“技术预控-设备零缺陷-过程数字化-应急全覆盖”的全链条管理:

地质复勘与风险研判。为进一步摸清区间水文地质风险,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对区间详勘地质进行梳理,针对详勘孔间距较大、上软下硬边界、预计换刀点、联络通道及始发端头位置进行补勘验证,完成海上补勘。通过对比分析,施工补勘揭露地层与详勘一致。经过详细梳理,铲听区间右线存在上软下硬、砂层、全断面硬岩、淤泥及风化槽等5种特殊不良地质。其中,砂层与淤泥同时在听海站始发端头隧道洞身出现,范围长308.17米,上软下硬长184.714米,全断面硬岩长245.652米,风化槽长164.896米。区间多次出现上软下硬地层及全断面硬岩地层,掘进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基岩凸起部位及从硬岩到软土突变位置掘进参数变化。

盾构机选型适应性、可靠性安全评估及维保改造。为满足铲听区间特殊工况、确保盾构施工安全,项目部5次邀请专家咨询、评审盾构机维修保养、新制刀盘、盾构机选型适应性及可靠性方案。根据区间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情况,完善盾构机配置,新增一套主轴承在线监测系统、更换主轴承、新增一路直排管、增加排泥口部位主动搅拌棒,维保全程安排2名专业人员驻厂监造,确保盾构机满足出厂验收条件,达到“设备零缺陷”目标。

掘进参数、设备监测数字化信息化。为确保盾构机安全、顺利掘进,项目部在施工现场建设铲听区间盾构指挥中心,将盾构机实时参数、现场各作业面监控连接起来,在调度室大屏幕将现场施工信息化,安排专人值班。盾构机配置高精度的流量和密度的检测元器件,流量、密度在线实时显示,环渣土量在上位机界面显示及导出。为确保出土量计算准确,地面渣场新增一套料堆体积测量系统,通过雷达扫描进行体积计算,精度控制在±5%。根据盾构机的出渣量和渣土堆料体积做对比判断是否超挖,确保盾构施工安全。

全员应急培训及演练。为确保盾构施工阶段安全,项目部编制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领导小组。通过桌面推演、现场应急演练等方式,模拟始发涌水涌砂、地面塌陷等场景,确保全体员工知道应急处置流程、方式等,确保管理人员知道如何上报险情、组织抢险及人员撤退等。同时根据应急物资清单,在现场配备足量的应急物资,确保发生险情第一时间投入“人、机、料”进行处理。

后续,深圳地铁15号线施工项目部将持续落实“技术预控-设备零缺陷-过程数字化-应急全覆盖”的全链条管理模式,确保盾构机始发实现“稳姿态、低扰动、零事故”目标,为后续连续掘进奠定基础。


【打印】 【关闭】